主页 > 1.76传奇网页版 >

“釘子縣長”高德榮【2】

  當干部,能不能走群眾路線,要看對群眾有沒有割不斷、實實在在的感情。

  閱讀他,請到他的“千腳別墅”裡來,火塘邊烤烤,大通鋪上擠擠。

  老縣長一心為民一身清廉。他對群眾的情感,來自獨龍族的血脈相連,源自共產黨人的信仰擔當。

  “他對到獨龍江工作的人特別挂心。那年冬天大雪漫天,眼看就要封山了,新招聘的16名教師和醫生急需入鄉。老高聞訊立刻決定護送他們。一路上,重感冒中的他不知多少次下車用手刨雪開路,眉毛胡子全白了。”老部下穩宜金說。

  “我畢業考公務員連續兩年沒考上。人家說,讓你爸爸打個招呼就行。可我連說都不敢說。他不是為兒女走后門的人。”兒子高黎明說。

  這位獨龍族最大的“官”,長年一身行頭,裡外三件。涼了加一件,熱了減一件。

  貼身是件白色短袖襯衣,中間是獨龍族七彩豎條小馬褂,外面套著藏青色西服,左胸前別著一面小國旗。西服洗得發白,襯著國旗愈加鮮艷。

【1】【2】

  個頭雖小,巍巍如山。(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余曉潔)

  “有時到昆明開會,上午11點開完,飯都不吃,啃兩口洋芋就往回趕。前7個小時一路奔西到州裡,后7個小時沿著波濤洶涌的怒江大峽谷一路向北挺進獨龍江。凌晨2點才能到。”肖建生說:“他離不開這裡的百姓。”

“釘子縣長”高德榮【2】

  踐行群眾路線,,高德榮是面“活鏡子”。

  一面鏡

  “一根根溜索一道道彩虹連接著峽谷人美好向往今天有夢想明天有希望……”老縣長的“籬笆別墅”裡傳出激情澎湃的《大怒江》。人們圍坐在火塘邊。老高煮起“嚇啦”(包谷酒燉雞)給學員喝,和大家切磋種植技術,憧憬美好未來。

  “我結婚他丟下一句‘不能以我的名義請人’連面都沒露。我們一家人8年沒有吃團圓飯了。”女兒高迎春說著,哽咽了。

  在兒女看來,他是一心為公的“鐵公雞”。在鄉親眼裡,他是貼心人、領路人。

  這就是我們的“釘子縣長”!

  “這麼多年我隻見他哭過一次。那時他在完小任教,我負責鄉裡物資調配。他看不過學生身體太差,沖進辦公室叫我多給些肉,邊說邊抹淚。”相識30多年的老友趙學煌說。

  鄉親們說,他是獨龍族的“頭人”。他卻說,獨龍族父老兄弟姐妹是平等的,沒有“頭人”。如果有,那就是共產黨。

  “別墅”是老高用上千根木條支起、用竹篾“編”成的生產培訓基地。四周長滿草果、重樓、石斛、紅豆杉……。2007年以來,老高先是自己鑽研,然后把草果、養蜂等生產技術傳授給村民,引領他們致富。

  採訪高德榮,如果不用心,你會“找不著”“跟不上”“熬不過”。

  採訪高德榮,是跟他一起從州,到縣、鄉再到村,一路“下沉”的過程。

  傈僳族村民王麗萍身有殘疾,一家生活困難。老高時常要給這家捎點米油。“那年我女兒面臨輟學,幸虧高縣長幫教學費,還鼓勵她好好讀書。談得晚了,他打了個薄薄的地鋪就睡下了。當時根本不知道他是縣長。”王麗萍說。

  如果貪睡,六點鐘不起床,你會一整天都找不著他﹔如果膽怯,崇山峻嶺間你隻能眼巴巴望著他的“鐵騎”興嘆﹔如果疲憊,你將錯過深夜晚歸的老縣長“文思泉涌”論未來。

  體會他,會發現他甘心做怒江人民的兒子,常常顧不上自己的兒女。

原標題:“釘子縣長”高德榮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