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传奇私服页游 >

成长的烦恼:《泰坦降临》开发商Respawn收购案幕后的故事(二)

回顾Respawn之前的历程,我们便不难理解公司批准EA收购的原因。手握自主版权可以在谈判中获得更高的分成比例,不过发行商也可以用各种办法漠视你。EA没有切断Respawn的开发资金,但背着Respawn毙掉了《泰坦降临》的PS4版,并和微软联手边缘化了Xbox 360版,这些对销量的影响,完全可以抵消更高的分成比例。

EA官方表示《泰坦降临》的最终销量是700万,考虑到EA给了万斯·赞佩拉更多谈判权,Respawn的分成比例应该比Infinity Ward时代高一些,不过游戏的销量远不如“现代战争”系列作,而且打折幅度更大,分成总额不会太高。

然而,如果EA真的打算贱价收购Respawn,无需等到《泰坦降临2》销量滑坡再下手。2013年,里奇蒂耶罗退任后,EA就可以直接断掉Respawn的后续经费,逼迫他们卖掉公司,这才是贱价收购的最佳时机。

成长的烦恼:《泰坦降临》开发商Respawn收购案幕后的故事(二)

万斯·赞佩拉计划让《泰坦降临》给Xbox系主机限时独占一年,没想到EA未经他允许,和微软直接签订了永久主机独占合同,彻底堵死了PS4版。里奇蒂耶罗退任后,EA高层保留了逐渐成形的《泰坦降临》,却不愿提供更多开发资金,为此他们和微软签订协议,以永久主机独占为条件换来了微软的投资。

2016年末的《泰坦降临2》终于在PS4、Xbox One和PC三个平台同步推出,补上了玩家期待的单人战役,但由于发售日夹在《战地1》和《使命召唤:无尽战争》之间,销量相比前作反而大幅滑坡,成为叫好不叫座的代表。即使如此,Respawn依然在游戏发售后免费更新了不少内容,让玩家感到了诚意。

在前一篇故事中,万斯·赞佩拉和杰森·韦斯特等团队领袖鼓动手下从制作《荣誉勋章》的2015工作室出走,成立新公司Infinity Ward,开始了“现代战争”系列的辉煌。与此同时,危机仍旧时隐时现,在版权归属、分成比例等等问题上,开发商和发行商的博弈一直没有停止,这导致骨干成员们不得不放弃Infinity Ward的驱壳,再成立一家新公司。Respawn Entertainment诞生了。

进入2012年夏季,与动视庭外和解后,《泰坦降临》的开发才算刚刚进入正轨,原定的2013年3月发售档期化为泡影,最初的3000万资金也被提前花光了。面对混乱的状态,很多EA高层提议从项目中撤出,是EA的CEO约翰·里奇蒂耶罗在关键时刻再次拉了Respawn一把,又拿出了一笔资金,让《泰坦降临》扛过了最黑暗的时期。

随着发售档期的延后,面对越发严峻的局势,Respawn被迫对计划作出修改,单人战役遭取消,《泰坦降临》变为纯联机游戏。Respawn听说索尼和微软都在筹备新主机,希望得到回应,然而索尼没有透露任何PS4的消息,反而邀请他们开发PSV游戏,让Respawn哭笑不得。微软则很痛快地将Xbox One计划和盘托出,并提供了开发机,Respawn决定把Xbox One变为新的重心。

Respawn的处女作《泰坦降临》

《泰坦降临》最初计划在PS3、Xbox 360和PC 3个平台发售,Respawn想要一个能够在PS3平台实现60帧流畅FPS体验的引擎,“虚幻”和“寒霜”因此出局,满足这一需求的只有《瑞奇与叮当》的“Luna”引擎和《传送门2》的“起源”引擎,考虑到开发工具的便利程度,Respawn最终选择了后者。

自由并非没有代价,Respawn拥有《泰坦降临》的版权,EA基本没有干涉游戏开发过程,然而这样的自由却导致Respawn被边缘化,EA和微软对于《泰坦降临》没有远期规划,仅仅把游戏当作临时利用的筹码,这种思维不但对Respawn有害,也让EA和微软损失了很多潜在利益。

成长的烦恼:《泰坦降临》开发商Respawn收购案幕后的故事(二)

前文回顾:巨头角力,孤狼归群:《泰坦降临》开发商Respawn收购案幕后的故事(一)

作为明星工作室,对收购Respawn感兴趣的公司不止EA一家,本次收购案中的韩国网游巨头Nexon就是个例子,总的来说,EA对Slightly Mad搞的小动作对于Respawn很难凑效。

问题在于,万斯·赞佩拉等Respawn成员都是有血性的汉子,如果EA对他们干出比动视更过分的事,他们必然会立刻联系全球记者,不惜代价把丑闻公之于众,不太可能像Slightly Mad的伊恩·贝尔那样,由于封口协议老老实实沉默了6年。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